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

〈聖馬丁與乞丐〉(1597-1599) (Domenikos Theotokopoulos, 綽號El Greco, 西班牙, 1540/50-1614)


作品主要描述聖馬丁(St. Martin, 315-397)年輕時的聖潔事蹟。聖馬丁生於古代多瑙河沿岸的帕諾尼亞國(Panonia),西元370年任高盧國(Gaule, 今法國)主教區所在地的杜爾區(Tours)主教,建立了法國第一座修道院,為此地的首席福音傳道者。在他擔任羅馬軍官時,曾於高盧途中遇見一乞丐,將自己的衣袍割開,與乞丐分享。當晚,聖馬丁隨即夢見耶穌身披他割下來的另一半衣袍。〈聖馬丁與乞丐〉的題材源於基督教騎士像(如聖喬治, St George, 聖麥可, St Michael)的傳統,進一步象徵了耶穌的寬大慈悲。

葛雷柯的作品迥異於正統天主教會的美術傳統,一度不受當時西班牙或義大利宮廷的賞識。原因在於,畫面多將歷史事件和聖蹟場景錯位處理,牴觸了當時天主教的正統思想,被判定不適合懸掛在大教堂裡。以這件作品為例,聖馬丁為4世紀的人物,身上卻穿著16世紀西班牙貴族的服飾,手持當時鑄造的劍。場景並從高盧移轉到西班牙的托列多城(Toledo),劍器則反映了托列多身為西班牙劍器製造中心的地位。
在人物形象上,聖馬丁具有細緻的五官特徴:薄而窄的嘴唇,鷹勾鼻,游移不定的目光帶著些許冷漠,這主要源於安東尼奧˙柯瓦魯比亞斯(Antonio Covarrubias, 1524-1602)的形象。此人為當時的神學家與人文學者,在托列多的思想界佔有重要地位,也是葛雷柯的贊助者。

葛雷柯的主要風格為威尼斯畫派和義大利中部矯飾主義(Mannerism)的結合。以這件作品為例,首先,在威尼斯畫派的影響方面,以顏色來決定構圖,在畫布上直接作畫。包含聖馬丁、乞丐、馬、天空、地面等個體,都出現個別的色調區,終生對構圖的完美性不斷尋求。其次,在對維特魯威(Vitruvius, BC25-AD70)權威的數學比例和過度理想化的藝術主張提出異議之際,拒絕正統的透視法及構圖,偏愛非理性、誇張、更複雜化的形式。最後,擷取羅馬出土〈勞孔像〉及帕米賈尼諾(Parmigianino, 1503-1540)的「蛇行形體」原則,將人物拉長、扭曲。同時大膽藐視自然界的形狀、色彩,採取怪異的光線,使畫面近似單色、灰色的色調。這些矯飾主義的風格,皆改變了靜態理想美的文藝復興(Renaissance)信條。

論者往往將葛雷柯作品裡濃厚的宗教熱情與16世紀晚期西班牙的神秘主義結合,以此來說明作品裡的若干意義(例如托列多的荒蕪景象),乃至於世界滅亡的主題(羅馬於1527年受到義大利的洗劫)。但這種視葛雷柯為直覺式的神秘主義者的看法,多基於現代政教分離的觀點而進行。雖然托列多在菲利浦二世(Philip II, 1556-1598)遷都馬德里後,地位顯得殞落,但身為西班牙首席大主教所在地的托列多,始終是西班牙天主教的核心都市,身兼華麗服飾、劍器的製造中心。同時,16世紀晚期,托列多的人士亦開始著手復興中心地位的舉動。因而,有關畫面種種粗疏的手法,其實與葛雷柯的藝術革新有關。至於〈聖馬丁與乞丐〉的本意,應是利用聖馬丁的形象,暗示聖馬丁是此一城市的保護神,並將托列多的城市精神與神聖的宗教意涵加以聯繫。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