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

〈聖母子與施洗約翰〉(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, 法國, 1825-1905 )



           布葛赫此一「聖母子」的題材,遵循了達文西、拉斐爾創作此類作品的原理,構圖與可親的人物臉孔的表現方式,令人想起拉斐爾的聖母像,且理想化與溫情的作風,更甚於後者。拉斐爾的聖母像,被重新塑造成一現代的義大利女人樣貌。兒童的姿態亦取自拉斐爾的作品。

           構圖為典型的三角形原理,幾何學原理並非特別明顯,但三角形令人聯想到三位一體。大三角形之間,還有一個三角形,將耶穌與施洗約翰的命運聯繫在一起。耶穌的中軸線,將觀者的注意力再次帶回瑪麗亞的身上。
           聖母手中的紡棰,帶著強烈的象徵性原理。就聖母的女性身分而言,無論是有錢人家還是貧窮家庭,婦女總是要紡紗、織布作衣服,學習紡紗作針線活,為未來的婚姻作準備。紗線,則象徵了命運三女神中拉刻西斯(Lachesis)的標誌,她紡的是人們的生命線,同時又隱喻了耶穌與施洗約翰來日的殉難。

       布葛赫的工作室經常充滿了擁擠、喧鬧的小嬰孩,他經常與他們玩耍,坦承除了色彩的追求,他只些許利用他們來作畫。他依舊得到羅浮宮去尋求古代雕塑的姿態,以利於他的素描。人物以高度攝影般的還原技巧加以繪製,但高度寫實的形象,卻以學院的姿態,以及油畫表面蠟質般的光澤,徹底與以弱化,成為令人讚嘆不已的「活生生的繪畫」(tableaux vivants)。此一現代的技法,讓這改編自古典的新的藝術語言,迅速有利於商業收受的拓展,影響了20世紀初期許多感傷情調的明信片。

       布葛赫畫面裡的人物面貌有著極大的單一類型的雷同度,人物的姿態往往充滿天真。而對比於傳統的宗教畫形式,布葛赫在此消除了傳統宗教畫經常具有的所有軼事的細節,以不具名的一名年輕母親,身處無時間性的風景當中,來提供母愛的理想化視覺效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